【巾帼普法】详解父母转账子女购房款的赠与与借贷界定方法
随着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正式施行,婚姻家庭关系获得了新的法律诠释。在婚姻家庭编中,法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对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坚守,并对婚姻家庭领域的新问题进行了针对的调整和完善,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期待,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在本次普法课堂中,我们将探讨一个热点问题:如何界定父母给予子女的购房资金是赠与还是借贷?同时,我们还将学习有关父母离婚对子女关系及监护人资格影响的法律知识。
案例分析
陈某与赵某婚前,陈某父母全额出资购得一套婚房,并登记在两人名下。婚后五年,两人离婚,此时房产价值200万元。陈某认为房产应归其所有,而赵某则诉至法院,要求平分房产。法院最终判决,房产归陈某,但陈某需支付赵某78万元分割款。
法律解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9条第2款规定,婚后父母出资购房,若有约定则按约定处理;若约定不明确,则按民法典相关规定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出资的质往往难以界定。以下是一些分析角度:
1. 出资时的真实意愿:若父母在出资时明确表示是赠与或借贷,并有相应证据支持,则可依此判断资金质。
2. 催债行为:父母在出资后若明确要求还款,则可能表明其借贷意图。反之,若长期未催债,则可能难以证明借贷关系。
在本案中,法院考虑到陈某父母全额购房,且婚姻维持时间较短,故判决陈某支付赵某分割款,符合公平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妇联观点
在我国,父母为子女购置婚房是常见现象。司法实践中,若房产仅登记在子女名下,视为对子女的赠与;若登记在双方名下,则视为对双方的赠与,离婚时需分割。父母出资的质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出资时的意愿、催债行为等。为避免纠纷,建议父母与子女明确约定资金质。
在生活中,若妇女姐妹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损,可向妇联寻求帮助(妇女热线12338)。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